工程技术教研室开展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教学大纲修订
2025年6 月 30 日,工程技术教研室在系会议室组织召开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教学大纲修订会议。此次会议聚焦 “医工融合” 人才培养目标,对微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研讨与完善。工程技术教研室主任张宽宽主持会议,教师李平、申广鑫、李敏、马建、樊佳蓓等参与此次交流。
会上,授课教师依次汇报了各自的授课内容和初步拟定的教学大纲。其中,张宽宽的《医学数据科学与 Python 实践》课程,重点介绍如何利用 Python 语言进行医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可视化,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科学方法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从医学大数据中挖掘有价值信息的技能。李敏的《医学机器学习基础与智能图像》课程,围绕机器学习算法在医学图像分析中的应用展开,涵盖医学图像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与分割等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智能处理与分析。马健的《医疗自然语言处理》课程,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医疗文本信息抽取、语义理解、疾病诊断辅助等,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医疗文本数据的能力,为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语言技术支持。樊佳蓓老师的《智能健康监测与可穿戴技术》课程,介绍了可穿戴设备的原理、技术及其在智能健康监测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数据传输与分析,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技术手段。申广鑫老师的《医学大模型》课程,则紧跟前沿技术,讲解医学大模型的原理、训练方法以及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疾病预测、辅助诊断、药物研发等,培养学生对医学大模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为未来投身智能医疗领域打下基础。




汇报结束后,李平副主任指出,教学大纲的制定需紧密对接智慧医疗发展趋势,突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医学场景的深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 “医学知识 + 工程技术 + 数据思维” 的复合能力。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编排,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性和挑战性,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强调,要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与整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构建一个有机统一的智能医学交叉课程群。
本次教学大纲修订会议明确了医学人工智能微专业的教学方向,教研室表示将充分吸纳教师建议,进一步优化课程和教学大纲,构建 “理论教学 - 实践实训 - 创新实践” 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助力培养适应智慧医疗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医学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